【推荐】语文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课前透视】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课文内容富于情趣,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课文的意思是否理解,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
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疑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境激趣:
同学们,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从中找出一些好办法。(板书课题)
2、故事引入:教师讲故事:
一群小朋友到郊处去野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你们想办法帮助他们吗?(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经验,积极创设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话平台
一、初读
1、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学生多形式识记生字词语,进行正音。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本课要求认的字相对较少,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放手,把重点放在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因此组织读书活动应采取多种方式,如:同桌读、分节读、比赛读等,以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活动的效率。)
二、选读
1、交流初读的体会。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请把你了解的和你同桌交流交流。
2、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3、读后把你读明白的内容讲给你的同学听,并按你的体会把你喜欢的一节读给老师、同学欣赏。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松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诗句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表达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字形,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上下结构:忠、导、盏
左右结构:积、稠、稀、针、碰、慌
2、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观察、体会,从中领悟写字的规律。
4、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一生任读一词,其他生书写。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复习,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
二、研读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小节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讨论这种景物是如何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选派代表,图文结合,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组内同学补充,其他组同学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教师适时出示指南针和插图资料,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适时地进行语言训练。如:第一节中“慌张”一词你怎样理解,还能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吗?;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等。
(由于课文内容浅易,适合朗读,结合相似,因此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研读的方式,把读书的权利和机会充分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则适时点拨指导,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入和能力提高。)
三、读背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有感情?
2、展示朗读,尝试背诵。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
(指导朗读,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模仿写话的能力,课内外结合,着眼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稠:多而密。在本课指树的枝叶很多。
渠:人工开的水道,灌溉或排水用。
野外:离居民点较远的地方。
慌张: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天然: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不是人工制造的东西。
忠实:忠诚可靠。
〖相关链接
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1、使用有指针的手表(适用于北半球)
中北法:将火柴竖在表盘中间,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形成一个小角,小角的平分线所延长的方向,就是北方。
外南法:将火柴竖在时针尖端的表盘上,转动表盘,使火柴的射影和短针成为一直线,则短针与表盘的十二时之间,成为一个小角,小角的平 ……此处隐藏1122个字……>(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和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 随同学的汇报指导同学的朗读,激发同学对家乡的喜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③ 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也可让同学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 说说自身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 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 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 自读后指名读。
⑵ 选择自身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身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身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强化读生字字音。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体现自主性--有同学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身喜欢的方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三、指导书写(写字是同学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同学打好基础)
以“原”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身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身独立书写。
四、展示自身的绘画作品(若有的同学没画完,可给一些时间继续画,作为课间休息)
同学分小组互说自身笔下的家乡,然后请代表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有序表达交流,学用课文语言,同时表达对家乡的喜爱或期盼之情。
五、背诵课文展示
六、作业
略。
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播放音乐
赵薇的《离别》
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
“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听录音并正音
六.学生齐声朗读
七.分析词
(一)整体感知
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
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
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
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
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
上片: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离别后的情景
(三)拓展
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然相对,谁也再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苏轼在悼亡词《江城子》里,这样写他梦见了死去十年的妻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异曲同工,也具有特别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无言中”
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层所开拓出的意境,进一步设想分别后的凄凉处境。今夜喝了别酒以后乘船而行,朦朦胧胧的,酒醒后,将到了什么地方呢?大概已是拂晓,到了枯杨岸边,冷风吹面,残缺的月亮挂在天边。岸柳,容易使人想起霸陵折柳赠别,且是枯柳,晓风(寒),残月(冷),景物是孤单单、清冷冷的。景物的清冷,又使人想起昨晚“都门帐饮”、“执手相看”的眷恋之情,更觉得自己形单影孤,前途渺茫,所以这里虽不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词人浓重的哀伤、悲愁之情,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写出来了。
八.艺术特色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铺叙
虚实结合
1. 什么是虚,什么是实?
三种说法:(1)现在是实,将来是虚
(2)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3)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
2.分析本词的虚实结合
上片的别时为实,下片的别后为虚
3.虚实结合的好处————设置情景,留下想象的空间,有回味余地
九.当堂背诵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