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素质教育”到“课程改革”,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三尺讲台”到“师生间亲密的合作者”,这一步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无不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结晶。下面我将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角色的定位
“改改改,学生不断在考试;变变变,内容再变也要老师教”这种思想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教师认为以自己现有的知识量来教学生绰绰有余,自己已过了学习的年龄。这不就验证了一个信息:中小学老师仍90%以上的人不再读书,没有课题,不会写文章,没文章可发表。这是个多么令人深思的数字呀!因此教师必须开展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实际学习课改前沿理论,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学习,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
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成长体验的超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用赵立平老师的话来说学习即体验,那么学习就必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这也是高效课堂要教会我们做的,让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展示的舞台,教师不再唱主角戏,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此时我们也生搬硬套地讲究高效,必须要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掌握高效课堂必备流程的同时,能灵活运用其它流程,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让高效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还学生一个快乐健康、乐于学习的课堂。
三、课堂中师生的高效学习
要想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保障。首先,就要给学生分组。其次,我们既然给学生分了组,那么教师该做些什么尼?和以往一样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吗?不是的,当发现问题时小组就会交流,这时教师应该悄悄地不作声,边听边看,确定自己要讲哪个问题或者由哪位学生替自己来讲,如果讲不清再进适时地点播。最后就是要建立相应的小组评价方式。分组后我们的学生就成了“兵教兵,兵练兵”的学习方式,所以评价自然要以组为单位,不能单一地对哪位同学进行表扬,而是要把小组成员捆绑在一起,这样做既带动了组员的上进心,组长的责任心,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一定会迎来教育的美好春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20xx年5月上旬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此次教学活动周围绕“探索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主题,以教学观摩的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观摩课分初中组和高中组进行。
我参加了初中组的活动,听课后有以下体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与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学才能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课堂生活才成为师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强调语言的品味与揣摩
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就不得不重视对课文文本的诵读,增加课堂上学生诵读的机会,给予同学品味与揣摩语言的尝试。例如,陈梅叶老师在教学《端午的鸭蛋》时,设计让学生速读课文并找出重点段的环节。同时,陈老师重视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中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致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与文本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把握。
从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需要教师课后多下功夫,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下苦功钻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课。
本学期开校初,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积极倡导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学校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彻底地改革。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下面就自己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心得,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不仅是几个提纲,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教的效果。所以教师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过程中历练学生,在总结和运用中提高学生。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当学生自学时教师该干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进行巡视、指导,特别要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尤其要了解、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后面的学生教,教师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尽量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即同学之间的互救、讨论、讲评等。这样不仅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等生的提高。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属于教师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讲,某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要讲。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对于课堂达标练习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适时、适度地合理分步、分层达标。另一方面,在选题上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新型的、运用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避免重复、过难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检测效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学生达标的真实情况,了解本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生”和“师生”的灵活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一个人具有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能一辈子读书,从而一辈子受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
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因素,也是发展各门学科自学努力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周以来,我发现我们辛苦编的学案发下后,学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按要求去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我们三个语文老师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先交给学生方法,再培养习惯。
具体做法如下:
一、教学方法
1、安排有序的自学程序(即按学案自学),让学生定向发展。
例如:阅读课,可以安排为:自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自思(重点、难点)——自结(积累基础知识要点)——自练(各类习题)。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因此,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发现,只有发现,才能有话可说,才能有问题可究,才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应有局限性,而应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齐抓。
2、自学中充分利用第三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在安静中学习,干扰少,学习的效率高。但是有时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也有一些弊端,比如说在学习时,只是学习者与文本的接触,有时文本内容的某些点会成为学习者的盲点,或者说引不起学习者的重视。如果我们利用第三者来学习就可能会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学习会更深入一些,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学过之后,请一个学习的伙伴来抽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当有人要抽测自己时,自己平时的学习认真程度和记忆得准确程度都会大大地提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程度明显加强,所以找一个抽测的伙伴也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借助测试题目通过做学案上的测试题目,会使自己尽快地抓住重点和难点。然后,依据重点和难点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做到有目标地学习。
通过以上的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培养习惯:
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会学习。我们主要要求学生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五个认真——认真预习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认真巩固的习惯,认真检测的习惯。三个坚持——坚持阅读的习惯,坚持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以上的要求落实到学生学习的活动中就要做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标准,只有真正做到“五个认真”和“三个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才真正提高。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会提高的,我们期待着。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空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就叫做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4、目标要有效: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任务导向作用。
课堂的有效组织。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
课后的有效练习。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