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4-06-13 20:55:53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九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交通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

前面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还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对研究南京

的交通主要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有启发的意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也有

助于同学全面思考自行车在交通问题中影响的大小和发展方向。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了解南京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应措施。

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或借助于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南

京交通问题及解决对策。

2、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南京交通问题解决建议措施。

二、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时要联系本章内容,分析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1.利用图文信息,分析南京目前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分析南京交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建议,并分析自行车应承担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三、学习方法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答:自行车

城市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围绕交通谈谈有关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都是南京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

进一步和学生共同探讨,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工具造成的

环境污染,并和同学分析造成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以及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归纳小结:

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

私人小汽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轨道建设滞后于机动化发展进程

道路网体系和功能不完善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

停车设施供应严重短缺

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

自行车和行人过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

强调:自行车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例如多使用自行车,可以相对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多可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明确道路分工

合理规划停车场

减少出行距离

错开出行高峰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

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问:这组同学在幻灯片中提到城市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除了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带来大气污染外,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什么问题?

这组同学基本同意自行车多是加剧南京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环保又经济。只有当它在某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的地段,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

那么我们针对交通工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这组同学提到的三点解决措施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解决方法吗?

归纳小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加强道路绿化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提高车速

制定相关法规严禁各种车辆违规鸣喇叭

在噪音严重的地区设置先进的隔音设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行车过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但自行车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确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这方面来讲,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间接原因。那么在我们南京到底是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还是限制自行车的发展呢?

学生辩论: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小结:针对我们南京的实际情况,《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建议稿提出我们南京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的发展进行主动引导,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别化调控,更加关注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五、板书设计

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一、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

交通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的解决建议

四、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 章第节《 》。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就高中自然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如果就章节联系而言,本节承上启下,所以本节是本模块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本节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 ……此处隐藏11260个字……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说学法

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三章第一节,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地域类型,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虽然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土地资源和农业”一节,但大部分学生对农业的基本知识几乎没有了解,加上本节课理论性又较强,所以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时间预习课本,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动口、动手、动脑,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目标导学法、实例导思法、引议释疑法、点拨破难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区发展的影响,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和发展方向的选择。

3、通过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学习,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思想,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五、说教法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法。播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业的概念,接着说:“农业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就是农业区位因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图片法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回顾之前的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也与本节课联系紧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主要包含“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农业区位的变化”四个知识点。

1、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的含义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后可以知道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我会顺势提问:那么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农业的布局呢?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农业区位因素

我会通过具体例子提问,分析影响农业布局的农业区位因素: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

(2)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都比较冷,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地形】

(3)杭州的“明前龙井”引到日本,种植效果不佳。【土壤】

(4)天津汉沽区近年出现大面积葡萄园,几年前却很少。【市场】

(5)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几年前销量不佳,现在远销海外。【交通】

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回答完后,我会与他们一起总结出: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学生易于理解,体现了地理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农业区位的选择

【活动探究法】全班学生分为三大活动小组,分别完成课本43页的三个活动题,讨论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补充资料)

【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并与他们一起总结归纳:

(1)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的原因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而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

(2)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是受地形条件限制。

(3)水稻田—甘蔗地—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受市场、价格、需求及政策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展示案例】蔬菜大棚(反季蔬菜、水果),梯田(丘陵地区),喷灌(以色列滴灌技术),在市郊形成以蔬菜、花卉、肉类生产为主的城郊农业带,美国东北部成为专门的乳畜带,发达的交通和保鲜技术使荷兰成为著名的鲜花供应国。提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后总结】由于人为改变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使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而解决了本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设计意图】农业区位的变化属于一个较为综合的知识点,放在巩固提高环节,既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前面知识的学习,也是对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和升华。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将课本44页活动题“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作为作业,学生完成后下节课进行分析讨论。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说课稿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